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

收玩具的領悟

兩位親子找伴工作室媽媽的教養討論,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探索自我生命裡面整理的過程,由傳統教養的爸爸負面影響到自我覺醒。從不同家庭價值中領悟,從書本裡學到的收納智慧,啟發出獨特整理理論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我的生命歷程

今天一位媽媽向我請教,我們前陣子談到了許多父母要求孩子整理玩具的話題,但我卻保持了保留的態度。她好奇問我是否是因為孩子還太小,無法理解整理的概念。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很多,並不是一句話就能完全回答的。首先,我想到了孩子的爸爸,一位相當傳統且嚴格的父親。他經常用負面的言語批評同父異母的姐姐,指責她不懂得整理,這種情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當時我的孩子只有兩三歲,但這些話一直在我心頭回響。我心中疑惑,難道你不曾教她如何整理嗎?為何不先教,卻直接責怪呢?後來有一次,透過麗芳的分享,我開始明白她堅持不要孩子做未受教導的事情。這讓我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,我的媽媽很寵溺孩子,整理環境的能力也很差,並未教導我整理。在嫁給孩子的爸爸之前,我過著相對混亂的生活。而婆婆則是個潔癖的人,家裡一塵不染,這讓我看到了挽起袖子動手整理的力量。在這個家庭中,我理解到了動手整理的重要性,開始尋找方法,閱讀宮藤麻理惠關於整理收納的書籍,這個過程不僅幫助了我,更引發了我對整理的深刻思考。簡而言之,我個人的成長歷程和家庭價值觀的碰撞形成了我獨特的整理觀點。

每個人獨特的成長經驗

在不同的價值觀下,獨立個體之間常常產生衝突與磨合。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都是獨特的,因此我看到麻理惠分享了她的整理收納過程後,開始反思我的生活歷程,包括自己的、阿嬤的、婆婆的、姊姊的、孩子爸爸的,甚至還有麗芳的經驗。透過這樣的思考,我得以整合生命中的智慧,形成了我個人對於整理與收納的一套理論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孩子!你要探索人生,成為自己


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,我幾乎不會要求他自己整理玩具。相反,我會自己進行整理,並且口述為何我選擇這樣整理,以及整理後能帶來的好處。自己曾經是一個完全不擅長整理的人,經過多年的體悟,我深知整理的重要性。基於這點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被迫整理變成一個潔癖的婆婆,同時也不想讓她成為一位完全不懂得整理的外婆。除了天秤的兩端,她可以成為她自己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談阿嬤的心境

這整個過程就是阿嬤一直將”整理物品”與”負面”錯誤連結,覺得浪費時間,不如把時間拿去做別的事情,但是願意花費大把時間經營親子關係,我們會一起去海邊,一起去露營,親子之間的關係既緊密又親暱的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談婆婆的心境

而婆婆是將環境整潔與人生成功、人格結合,產生正向的連結,但相對之下也忽視親子間的情感層面,因為光是地板一天要拖四次!根本沒有時間與孩子相處,也容易因為環境不整潔而碎念或是責罵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建立整潔觀念的次序


一旦我將環境整潔視為一種心理愉悅,我就能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當下。這代表了我對於收納和環境整潔觀念的整體轉變。然而,我不希望強迫孩子按照某種”標準”來整理環境。相反地,我允許她擁有混亂的時刻,並且引導她觀察我如何將忙碌時的混亂整理成有序。透過示範,我讓孩子見識到整理乾淨的過程,希望她在心中建立這樣的經驗。接著,我依據她目前的整理能力進行觀察,逐步加強,而非期望她一躍而上。舉例來說,當我讓她嘗試摺衣服時,發現她能夠摺好褲子和內褲,但對於衣服的折疊卻還不夠熟練。透過觀察,我會逐漸提升她的相關能力,同時容許她在生活中體驗混亂。最終,透過深入的對話引導她思考,她對於未來想要的人生和可能的選擇。

透過整理想要傳達的部分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整齊的零件分類,需要的零件時手可得,讓創意不卡關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這是孩子2歲半時,仿照湯姆熊遊樂場殭屍射擊遊戲機檯,做出的場景十分的逼真,甚至有投幣孔等細節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孩子設計了甜筒專賣店,有各式各樣不同口味的霜淇淋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有超商、冰淇淋店打造出商店街,玩伴家家為將來的社交打基礎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正確的分類,可以讓孩在製作想要的場景時,馬上找到零件而不致於組裝的過程都在找零件,如果花太多時間在找就會縮短創意思考的時間。也可以為將來的學科分類奠定基礎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在分類的同時,貼上標籤讓孩子認字,這是我使用最小容積收納的方式,並且易於攜帶盒子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

剛好看到一篇文章談論「偽自律性」,雖然內容主要針對課業,但對孩子的環境整潔同樣適用!從外到內,我更期望孩子的自律是由內而外的,透過他的人生經驗,歸納出他所追求的生活方式。我不盲目要求孩子整理玩具,反而可能導致母子關係的立場對立。我更傾向於主動收拾,並在過程中引導她參與,甚至解釋我為何這樣整理,如果不整理會有什麼後果。我希望透過語言在她的腦中建立一個整潔的概念,同時允許她目前可能還達不到成人的標準,只需一步一步進步即可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親情信任超越整潔

我一直相信「親情中的相互信任」比「階段性的環境整潔」還重要,甚至比「由媽媽灌輸的環境秩序感」更為重要。負面的言語可能破壞親子互動,我們會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協商,我樂意提供以自己為例的示範,此次整理玩具的概念實際上是透過人生思考和反省所得出的結論。

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[親子•育兒] 該不該叫孩子收玩具?由內而外:培養孩子真正的自律性! @IamLily 2.0

善用言語建立原子習慣

在孩子或自己整理完後,不要忘記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,例如「這個廁所洗得很乾淨,感覺真舒服!」或「這種清新的氣味真令人愉悅!」,讓整理環境的過程在她的心中建立起正面的聯繫。期待有朝一日,她能從這些經驗中歸納出自己的整理收納觀,而不僅僅是達到成人標準是基於我的期望。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