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

到底是誰的事?

聽到孩子主動開口說出:“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” 這是一種沒有辦法形容的感動。許多媽媽即使扶養孩子到成年,一生也未必曾聽過類似的回應。

在親子找伴工作室

孩子三歲半時加入了親子找伴工作室與麗芳學習。在平日的課程裡,我們學習如何與孩子對話,建立兒童的語言結構,並為孩子建立認知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和這個孩子成為親子的旅程中,我期望自己能具備能力進而引導孩子,同時也在不斷地學習。特別感謝麗芳,願意分享她的育兒經驗和對兒童的研究。今天分享的這個親子事件,對我的一生影響深遠,也希望透過這個分享,希望能幫助到在育兒路上徬徨的家長。

冬季的忙碌早晨

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季,從天氣預報得知,今天將迎來難得的暖陽。我一離開被窩,就開始忙碌了起來。

因為住在鄰近山區,天氣總是又濕又冷。穿好衣服後,我協助孩子起床,穿上暖暖的防滑襪,讓她的小腳ㄚ子踏在冷冰冰的磁磚上不至於凍到,也不怕滑倒。客廳很寬敞,但寒氣逼人。我拿了條薄被,在沙發上墊了一個枕頭,讓孩子可以舒服地看卡通,然後轉身進廚房泡了一杯熱熱的巧克力牛奶,讓孩子暖暖身體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接下來是家事時間,我心裡惦記著陽光,想著如何趕在太陽最盛的時候抵達公園。擦了地板後,到廚房做飯。孩子的影片結束後,我拿出科學實驗玩具給她。孩子才4歲,還看不懂實驗說明書,所以我得放下廚房的事,向她解說實驗步驟,再繼續忙碌。心裡想著陽光,陽光啊!把一籃髒衣服丟進洗衣機,轉身和爸爸用餐,再準備孩子的食物,讓她吃飯。用餐完整理桌子,聽見洗衣機停止聲,忙著晾曬和收衣服,開啟除濕機吸走濕氣,再用吸塵器清潔地板。從陽台拿了四件孩子的小衣服到客廳,將曬衣夾掛在嬰兒車上,那剛好是適合孩子的高度。這時孩子打翻水杯,我也因早上的忙碌而感到煩悶。孩子的臉色也因為打翻水而不太愉悅,但我清楚知道這是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的難免,沒有急著立刻擦地,而是拉著她的小手,一步一步教她應該怎麼處理。水打翻了沒有關係,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處理。

親子間的衝突

拿著抹布隨口交代了孩子曬衣服的事,匆忙地去廚房洗碗,畢竟太陽不等人啊!洗完碗回到客廳,看見孩子還沒曬完,我的語氣越來越急躁,看著癟著嘴的孩子,怒氣值上升的同時,我一邊收拾著剛剛操作完的實驗組,一邊叮嚀著孩子曬衣服,孩子這時候鬧起彆扭來,臉色越來越難看,我嘴裡也一直叨叨:“趕著帶妳去公園,怎麼還不趕快曬!”,孩子心不甘情不願的走到曬衣架旁,拿起一件衣服正要夾上去,就又不爽的丟回籃子裡,像是要發洩甚麼怒氣似的,不甘願地再重複一次,接著就不爽的躺在地上耍賴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我深吸一口氣,心想媽媽追日看來要失敗了!當下壓抑住翻滾的情緒,思考著:”教養要比太陽重要,孩子腦袋中若沒有這些流程,也不明瞭我在催促什麼。” 好!我再耐住性子,孩子不懂,我要說給她聽,接著告訴她曬太陽原因:”因為已經將近一週沒有陽光,難得今天有太陽,然後……”,巴拉巴拉的不斷覆述著上面媽媽勞作過程,持續口述溝通未果,孩子仍是拗著性子。還是一副我逼迫她去曬衣服的樣貌,那眉頭沒有鬆開,肌肉依然緊繃!(補充:我做了多少家事至少了三次以上)

從憤怒到轉念

此刻真的是打算拍桌起身大罵:”住嘴!妳去給我曬衣服!!!” ,這時我也因為不斷壓抑而吼叫起來,將雙手用力地抱著自己的頭皮,深呼吸冷靜下來,告訴自己怒氣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。腦海這時浮現麗芳傳授的一個重要概念:「用寫的。」

於是,我決定將我們一早的行程寫下來,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給孩子看。我描述了我一早起床後所做的一切,尤其是曬衣服這件事。用文字詳細解釋我為何這麼急迫地要她曬衣服,讓她能理解我背後的動機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建立過的認知

我開始寫下一個時程表,右邊是我的,左邊是孩子的。儘管孩子還看不懂字,我一邊寫一邊口頭解釋,確保她理解我所寫的內容。這樣一來,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的勞動與孩子的差異。寫到某些應該是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,而我去協助會再補上箭頭,關於這個箭頭又是另一個麗芳課程裡面的重要概念「權責分離」,篇幅過長我就不多說,這裡只需要知道我們已經建立過這個認知,必須要在具備相同認知的情況下,我們的溝通才會有果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持續口述手寫的過程,可以看見字條上左右欄位明顯的差距,這樣視覺化表達,所以即便是孩子看不懂字,她也能清楚的明白,媽媽做了很多事,而她沒有。甚至理解:”有很多事情是我長大以後該要學會的事,現在是媽媽協助我去做”。

接下來轉向更深層次的溝通。首先,我說:「妳誤會我了!」,我開始講述為什麼需要她去曬衣服,我的背後動機是什麼,我並不是逼迫她去做全家人的家事,這只是她能力所及的事。為什麼我不花費十秒把這幾件衣服曬完?卻在曬完全家人的衣服之後,額外拿四件衣服,再放在她的小提籃,還得拿一個曬衣夾,從陽台拿到客廳,最後掛在她適合的高度讓她可以曬。為了讓孩子練習曬衣服我其實做了更多,為什麼我需要讓自己更加忙碌?

接著,我問她為什麼需要曬衣服,孩子回答說:“因為要練小手的肌肉。” 在工作室裡我們一直讓孩子進行各種活動,如拍球、夾物品,都是為了為未來的寫作業做準備。手部肌肉的發展對面對未來的學習很重要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最後,我強調媽媽並非要求她做不合理的事情。孩子曾經曬過很多次衣服,已經具備曬衣服的能力。再來,為了讓孩子練夾衣服,我去大賣場將曬衣夾一個一個按開嘗試力度,挑了一個適合孩子的曬衣夾,再回家把全部曬衣夾替換,我確認她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,並且媽媽並非刁難她,她誤解了我的意圖。我也委屈地哭著說:“孩子,媽媽沒有要刁難妳,妳誤會我了。”

看見孩子理解後的放鬆

在對話的過程中,孩子的眉頭逐漸鬆開,她拿起鉛筆在紙上畫了很多大叉叉。我心中總有點不安,但我選擇不評論她的行為。很快地,孩子轉身迅速地曬完衣服,我們終於開心地出門,一起去公園曬寒冬裡的暖陽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甜蜜的睡前時光

晚上關燈躺在床上,我們習慣性地聊天。在這時,我輕輕問她,為什麼後來願意去曬衣服。她輕聲回答:“因為你擔心我的手以後沒有力氣。” 我再問她為什麼在紙上畫那麼多的叉叉,她說:“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”聽到這句話,我真的感動得含淚。

[親子•課程分享] 媽媽,因為那是我自己應該做的事。 @IamLily 2.0

後記

在分享這段經歷時,很多人並未理解其中的深意。這篇分享並非為了炫耀,而是希望一樣處在撞牆期的家長可以理解,有時候,不只是言語,還需要用更具體的方式來表達,原來還有第二種、第三種方式可以嘗試解決問題,進而與孩子達到共識。作為媽媽,我明白自己也在不斷學習,不斷調整親子教育的方式。這條路上,感謝麗芳老師的指導,也感謝孩子的理解與配合。

目前孩子已經九歲,這是孩子在四歲時破的關卡,要破這個關卡,需要具備很多課程裡面的認知,#權責分離、#難免的、#問題解決、#具象化理解、#背後動機、#手掌肌肉訓練….,對於四歲孩子當時的回覆,我至今仍感到不可思議,也願意一直努力下去。

對於文章內容細部的問題可以留言給我,如果幫得上忙我會盡量回覆。如果您已發現難以與孩子進行良好的對話,可以關注「王麗芳的個人觀點部落格」,麗芳老師開設了線上教學課程,也歡迎您親子學習的路上一起前行。


延伸閱讀